top of page
香港菩提學會
2022年1月25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
問:佛教的義理中「懺悔」有什麼作用?應如何「懺悔」呢?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壞事,是否需要「懺悔」呢? 答:「懺悔」意為悔謝罪過以請求諒解。「懺」,為梵語「懺摩」之略譯,原意乃是「忍受」的意思,亦即追悔過去的罪惡,而於佛、菩薩、師長、大眾的面前告白道歉;期望得到對方的原諒,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9月27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
問:修行的法門多不勝數,為何我們要選擇念佛法門去修行呢?請問念佛法門的起源?念佛法門有何特別之處? 答:持名念佛是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十分究竟的方便法門。這個淨土法門,是由佛陀在不問自說的《阿彌陀佛經》中揭示出來的,六方同宣,諸佛共讚。經裡描述彌陀國土,清淨莊嚴,有黃金為地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9月2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
問:有說佛教的道德觀與中國傳統的儒教思想並不一致,如僧人出家,捨棄照顧父母子女的責任,不為父母服三年之喪,有違中國的倫理道德,我對此深感疑惑,請法師解釋。 答: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,經過二千年的流傳,普遍為中國各階層的人接受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佛教的義理與中國的主流價值觀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8月17日
永惺長老開示
老人成社會問題 然而,隨科技的高速發展,物質充斥,社會病態也日益増多,令人時有「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」的感嘆,現實中確實存在不少不尊重或遺棄老人之案例。在人口老化比例不斷上升的今天,這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。 佛陀在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中就指出世有不孝,「我觀眾生,雖紹人品,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8月4日
永惺長老開示
孝道的省思 ———— 從「盂蘭盆會」說起 盂蘭盆會的起源 農曆七月十五期間的盂蘭法會,佛教視之為全年最重要的法會,原因是盂蘭節在佛教中的意義深遠,藴涵慎終追遠的孝思之情,更包含了中國人尊宗敬祖之傳統精神,極堪倡揚; 因此,千百年來籍「盂蘭盆會」超度歷代先靈之儀式,每年均盛行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7月22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十四
問:聽說觀世音菩薩有不同的名稱,這些不同的名號有哪些特殊的意義呢? 答:觀世音梵文的音譯為阿縛盧枳濕伐羅,觀世音的名號多不勝數,如光世音菩薩、觀自在菩薩、觀世自在菩薩、觀世音自在菩薩、現音聲菩薩,略稱觀世音菩薩,別稱救世菩薩、蓮花手菩薩、圓通大士等。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7月5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十三
問:曾聽說藥師如來是佛教的一位「大醫王」,能為眾生治理任何頑疾。不知藥師如來有何良方妙藥,令眾生藥到病除呢? 答:很高興你能意識到「眾生皆病」,在娑婆世界中生活的眾生,所患的惡疾真是無法計算。藥師如來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,藥師如來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,曾發下十二大願,願為眾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6月16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十二
12. 問:我是一個在佛教中學就讀的學生,對於佛學課沒興趣,我這麼年輕,來日方長,等年事漸長的時候,才開始「學佛」,較合乎個人的興趣及意願,是否恰當呢? 答:中國有一句名言: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。」足證人的一生是如何短促易逝啊!佛經中亦有記載,有一天佛陀的弟子們提問,人的身體、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5月31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十一
11. 問:有人說在夜晚誦經會召鬼,有這回事嗎? 答:這是邪知邪見,是迷信的說法。所謂鬼,只不過是六道中的一些有情眾生,這些眾生及其他我們肉眼不能見到的眾生,它們不會因你誦經而特別前來,也不會因你誦經而迴避。它們也是眾生,我們要以悲心對待,而不是以對立的瞋心或畏懼的心對待它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5月15日
永惺長老開示/慶佛誕
慶佛誕 相信大家都知道,「佛誕節」是紀念人天教主、四生慈父本師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日子。釋迦佛是我們的救主,又是我們的真理,亦是我們的導師,更是我們的光明,因此弟子們和信眾們為紀念這偉大的日子,少不了要盛大的慶祝:禮佛、浴佛、誦經、念佛、佛法生活營、嘉年華會等等。但是,我們要明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5月3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十
解惑開示 10. 問:在一些重大的佛教儀式中,我們常見到「普佛」這個詞,如佛誕普佛。究竟普佛的意義是什麼?它和拜懺、拜願有什麼不同? 答:「普佛」是懺儀的一種,包括香贊、佛號、懺悔文、贊佛偈、拜願、三皈依、迴向等,主要內容是懺悔文,懺悔文以八十八佛、懺悔文偈頌為主體。八十八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4月14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九
9.問:弟子對佛教音樂甚感興趣,很喜歡聽「五會念佛」,但是對其中的意義了解不多,可否請師父詳加說明? 答:「五會念佛」,為唐代法照法師依《無量壽經》所創之念佛法門,又稱「五會真聲」。法照法師模仿《無量壽經》中所描述極樂淨土之七寶諸樹清風吹時,發出五種微妙的聲音,而定五會念佛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3月28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八
解惑開示 8.問:何謂「五念門」?如何修行「五念門」? 答:「五念門」,又稱「五念」、「修淨土五念門」,出自天親的《淨土論》。即五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憶念修行門: 一、禮拜門——清淨身業一心恭敬禮拜阿彌陀如來,求願往生彼國;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3月17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七
解惑開示 7.問:請問我們要怎樣供奉佛菩薩才有意義?應該供奉那位佛?供奉的方式該如何? 答:我們都知道,佛陀是已經覺悟的聖者,對人類有莫大的貢獻與恩德,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與崇敬,所以我們供奉他,也就是說,我們供奉佛,是以佛作為我們的模範,希望自己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和佛一樣完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3月7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六
解惑開示 6.問:請問師父,若人人都戒殺放生,那麼畜生的繁殖就會越來越多,這個世界將來豈不成為禽獸世界嗎? 答:在大自然的世界中,螞蟻、蚯蚓、昆蟲,由於並非人類的食用物,所以能夠自然繁衍,而放生的物類在大自然化育下,自有其生態調節與繁衍的制衡。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2月23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五
解惑開示 5.問:有人說「吃素就是最徹底的放生」,那麼吃素就已經足夠了,何必還要放生呢? 答: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。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是似而非的見解,因此一定要趕快矯正過來!否則千千萬萬的人可能因此謬見而以訛傳訛,永遠不去放生了,如是很多很多的生命將失去被放生受救的機會。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2月21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四
解惑開示 4.問:放生本來是一件好事,可是很多時候,放生物因為被困得太久或其他原因,被放生後很快便死亡,又或者很快又再被捕殺。請問這樣的放生有什麼意義呢? 答:我們可以看看《金光明經·流水長者子品》,其中講到佛陀昔為流水長者子,因不忍上萬條魚乾涸而死,急遺二十隻大象負水濟魚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2月21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三
解惑開示 3.問:師父,您好!弟子常常看見在法會後舉行放生,雖然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,但是卻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,可否請師父解釋一下? 答: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諸餘罪中,殺業重;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」放生是救命的行為,所以功德最大,不是其他普通的善行所能比擬的,而這種善行的深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2月20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二
解惑開示 2.問:佛教倡「布施」行善,請問「布施」的意義? 答:佛教對「布施」是很有特殊的看法,在六度萬行中,「布施」所彰顯的功能,也是極為殊勝的。 在行善法門之中,發心「布施」而能成就大願者,當會得到人天尊敬。我們作為三寶弟子,對於「布施」也應有確切的認識和體會。這樣,對...
香港菩提學會
2021年2月20日
永惺長老解惑開示│一
解惑開示 1.問:許多佛教大德提到佛、法、僧三寶,其中尤以僧寶代表佛法流佈世間的主要象徵。作為三寶弟子,應該把「供僧」的行誼,視為不可或缺的修行取向,請問「供僧」的殊勝利益何在? 答:佛門的三寶,是代表佛教的整體。三寶的存在,並非偶然,而是有它的必然根據。我們考察佛教的歷史...
bottom of page